卫健委发文:
所有公共场所,配齐这类医疗设备!
2月16日,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海南省公共场所医疗急救包(箱) 配备指导目录(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据通知了解,海南省卫健委将指导全省公共场所科学配备医疗急救包(箱)。医疗急救包(箱)主要用于创伤救护(包括清创消毒、止血包扎与固定)和心肺复苏等医疗急救场景,本指导目录为基本配置标准,公共场所单位可根据行业内相关规定,在本指导目录基础上调整完善。
公共场所主要包括:机场、火车站、高铁站、地铁站、汽车客运站、码头、港口,旅游景点、体育场馆、广场公园、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酒店宾馆、工厂车间、运动健身场所,政务服务中心,以及航班、高铁车厢、船舶、公共汽车、旅游大巴,高速公路服务区、银行营业厅等人口密集和高风险场所。
公共场所医疗急救包(箱)配备指导目录(试行)
产品虽小,种类不少,要知道这可不是单个地方需要采购,而是全省都需要配齐清单中的设备,所以采购量会非常大。
另外,除了以上常规急救医疗用品外,还有一款“急救神器”也将迎来全国配置热潮。
国家卫健委最新表态
2月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7728号建议的答复”,针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在地铁车站等公共场所大量装备心脏骤停除颤器的建议,国家卫健委也作出了明确答复。
国家卫健委回复: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政府主办的、非营利性的公益事业,是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委高度重视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一是完善急救制度顶层设计。出台《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对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设置、网络建设、执业行为、监督管理提出具体规范。
二是加强急救体系建设。加大对急救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构建覆盖城乡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在全国推广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强化与院前医疗机构的紧密衔接,共同构建一体化急诊急救网络,不断提高医疗急救能力。
三是推动公共场所配置AED。2020年9月我委联合交通运输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逐步建立统一的公众急救培训体系,提高AED配置水平,完善公众急救支持性环境。
四是加强急救知识普及推广。
另外,关于加强公共场所AED配置,国家卫健委表示高度重视AED的管理应用,将从多个层面推动AED普及使用。
一是正在研究制定公共场所AED配置及管理的指南,从技术层面明确AED规划配置、安装要求,统一管理,统一培训,为各地科学规范铺设提供技术依据。
二是2021年我委会同交通运输部、红十字会总会等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推广普及交通医疗急救箱伴行计划的指导意见》,力争在“十四五”期间逐步在全国交通运输客运场站普及配备医疗急救箱,分阶段在具备条件的省际港口客运站,试点配备布设医务室或红十字救护站、AED等医疗急救设备。
毫无疑问,不论是急救包还是AED设备,都是全面完善我国院前急救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政策发布之后必然会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大量急救设备、耗材采购订单,利好相关厂家、经销商。
多省发文:开始采购AED设备、急救包
众所周知,院前医疗急救在满足人民群众日常医疗急救需求的同时,在应对SARS、新冠等疫情和严重地震灾害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国内院前医疗急救发生的一些事件,反映出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无论在硬件、软件还是管理方面均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差距,严重影响制约了日常医疗急救和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援能力。
但可以发现,自2021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进一步推进疾病应急救助工作的通知》后,全国各省开始加速完善急救类医疗设备的配置工作。上海市、安徽省、浙江省、贵州省、广东省、江苏省等地也相继发布了实施方案。
以云南省为例,明确要在学校、风景名胜区、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人流密集区域推广放置AED。昆明市卫健委更是直接制定了急救站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计划以昆明市为起点,投资2.5亿元,建设4000个微型急救站。微型急救站配置了AED设备、急救包、担架等物资......
贵州省规划由政府投入在学校、社区、车站、广场、景区等场所建设智慧卫生急救站,每个站配备1台AED、1副担架和常用急救药品等设备物资。
北京市也明确,到2022年底,要完成446个急救工作站的建设布局;陕西省将由红十字会牵头,未来三年,将投资10亿在省内建设10500个配有AED的“护心”驿站。
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将有更多省市响应国家战略,完善院前急救工作,并配置大量急救设备,以AED为首,各类急救设备需求和市场将迎来空前高涨!
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