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做好校园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配置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显示,北京市各级各类学校要购置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要求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每个学校至少配置一台并且在今年年底前完成配置工作。
AED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可以通过电击除颤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近年来,随着工作压力、生活习惯等因素驱使下,心源性猝死的悲剧不断上演。据国家心血管中心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居全球首位。
资料显示,心脏骤停后,大脑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仅能维系4分钟,这被急救界称为“黄金4分钟”,超过10分钟就会脑死亡,但我国一线城市急救车到达时间多需要10分钟。因此, AED被誉为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命神器”。
目前我国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却不足1%,急救医疗设备普及率低为主要原因之一。公开数据显示,日本平均每10万人配置AED数量为555台,美国为317台,澳大利亚44.5台,英国25.6台,德国17.6台。而中国每10万人配置AED数量仅为0.2台,与国外配置情况还有一定差距。
国家政策推进AED配置力度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对AED等急救医疗设备的配置力度。《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要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也明确了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规定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提高院前急救效率。
此外,上海、广州、深圳、青岛、西安等城市密集出台急救医疗服务相关管理条例,从政策层面推动在机场、车站、码头、口岸、学校、体育馆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配置AED,鼓励公安、消防、教师、导游等公共事务从业人员和普通民众参与急救知识培训。总体来看,深圳、上海以及北京等地区AED配置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深圳平均每10万人配置AED数量已达到17.5台。但由于“不会用”、“不敢用”以及“不能用”等因素限制,目前国内许多地区的公共场所AED沦为“用不上”的摆设。
AED为非专业人员使用急救设备,但许多人由于没有受过相应的急救教学而不会使用。且一些人对AED还存在错误认知,认为此类电刺激应急复苏可能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此外,不少人对相关法规知晓度不高,救助他人时仍心存疑虑,影响了实施救助行为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此次AED进校园课堂不仅是为了避免师生遭受心源性猝死的危机,更是为了普及AED急救等技能,保障AED急救“从娃娃抓起”,让更多人“会用”、“敢用”,让被冷落的AED急救设备设施发挥更多的价值。
突破进口垄断,奔赴数十亿生命蓝海
在需求政策双重推动下,近年来AED市场迎来高速增长。据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2014-2018年中国除颤仪行业市场规模(按销售额统计)由5.6亿元人民币增长至10.2亿元人民币,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6.2%。在广阔的渗透增长空间下,预测2026年中国AED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30亿元。
目前国内AED市场上主要为进口产品。械企查小程序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体外除颤设备有效产品共37款。其中,进口25款,主要为飞利浦、卓尔、曼吉世(2017年鱼跃收购)以及日本光电等;国产产品共12款,主要为迈瑞、久心、上海光电以及麦邦等。
2013年迈瑞医疗发布中国首款双相波AED产品,填补了AED研究领域多项专利空白,改写了我国AED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目前,迈瑞医疗的Bene Heart C系列AED采用新一代Q Shock技术,从开机到充电完成,除去贴电极片时间不超过8s,相比传统技术时间缩短超过50%,并且产品配备了360J成功率高的安全性大电能。
在迈瑞产品投放市场之前,国内的市场几乎被进口的AED全部占据。据了解,AED市场普遍售价为4万~5万元。迈瑞国产首款AED问世后,使得每台AED的价格从4万元降至2万元左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AED的市场格局。此外,鱼跃医疗在2017年以1170万欧元价格收购了德国普美康自动体外除颤仪产品线,未来国内AED市场国产化将会进一步推进。
目前,AED等急救业务成为鱼跃医疗未来重点布局领域。今日,鱼跃医疗发布了2021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鱼跃医疗2021半年营收35.93亿元,同比增长5%;净利润达9.63亿元,同比减少13.99%。在AED等急救业务上,业务营收达1.78亿元,毛利率为38.87%,国内AED同比增速超80%。
小结
总的来说,AED市场东风已至,但由于使用频率以及应用场景等多方因素影响,AED产品稳定性成为目前各大厂商技术攻克要点。随着未来AED的公共普及,产品售后服务升级等演变成为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来源:众成医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