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英6月25日闭幕的2021全球医疗器械供应链峰会,吸引了医疗器械厂商、经营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及医疗机构等300多家企事业单位到场。
在各地医用耗材集采频频大幅降价,国家即将开展第二轮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的背景下,多位龙头企业代表表示,随着行业利润率下探,供应链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当前具有战略性位置的问题。
波士顿科学去年中选了全国心脏支架集采,其中国区商务部高级总监王雁征介绍,700多元的心脏支架,留给渠道的利润空间只有个位数,无法再像以往一样为医院提供送货至导管室、帮助清货补货、退换货等劳动密集型服务,需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予以取代,如当前部分企业为医院提供的院内医用耗材SPD服务。
多位行业龙头企业代表认为,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供销环节的透明度,帮助厂商布局终端市场,同时可以精确预测前端医院的需求,根据预测数据向上游供应商报采购量,更好地管理厂商库存。
不过也有参会者对经济观察网表示,目前医疗器械供应链的数字化尚存在一些难点,如医院与流通企业的信息系统对接还有待推进,两者之间信息交换的响应速度也较慢,医院端的数字化转型是整个链条的关键。尽管SPD智能柜在许多医院的使用已相对成熟,但能进智能柜的器材种类并不多,很多实际使用的器械耗材实时使用及库存情况尚无法获取。
药械比有望进一步提升至1:0.5
主办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表示,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超5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0%,其中我国的市场规模据不完全统计达7800亿元左右,增速远高于全球。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了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海关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器械的出口额正在不断增大。2021年1-5月,我国医疗仪器及器械的出口额达394.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1.1%。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党委书记孟冬平介绍,去年因检测试剂带动的IVD体外诊断出口市场实现了1000%的增长,在口罩、防护服等低值耗材领域,我国更是在全球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针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上药控股副总经理任刚表现得十分乐观。他认为随着新兴国家市场的不断发展,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中国市场尽管受带量采购影响,但仍有望保持两位数的增速。他参照美国的药械比(1:1)数据来判断,中国目前的药械比大概为1:0.3,呈现严重失衡状态,未来几年这一比例达到1:0.5是非常有可能的。
数字化赋能成本控制
尽管医疗器械总体市场份额仍在保持增长,但受带量采购政策影响,行业的利润率正在不断下探,如何降本增效成为各大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在此背景下,以往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的供应链管理变得越来越关键。
碧迪医疗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邓建民表示,在以往高利润率的行业生态下,供应链管理在整个成本体系中很少受到关注,一般采取定制化服务,根据每个客户的需求个性化配送。这种服务方式的特点是质量很高,但效率较低。随着行业环境的变化,邓建民认为未来会逐渐向定期、定点、定量“三定”的标准化服务模式转型,以控制供应链成本。
这种转型方向需要借助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波士顿科学、奥森多医疗、西门子医学诊断、派昂医疗器械、联医医疗科技(北京)等企业代表均认为,数字化将促进供应链变革,通过数字化增强供应链弹性,提升进销存管理颗粒度,实现内部到外部、端到端的协同是新的行业趋势。
从医院端来看,一位厂商代表对经济观察网表示,数字化转型对医院而言利大于弊。随着集采的推进,每家医院至少管理上百甚至上千个供应商,而且各科室对物资的需求需要保持动态平衡,数字化的转型(比如SPD系统)可以将医院抽身出来做监督者,而所有的运营交给其他专业人士,减少了医院的繁琐事务。赛力斯医疗科技就是一家为医疗机构提供医用耗材SPD服务的企业,其副总经理刘枫表示,在医保控费、两票制、零加成等医改政策影响下,全耗材SPD应运而生,成为帮助医疗机构减负降本的重要服务模式。
对于行业内不断被挤压的经销商而言,向第三方专业化服务转型是一个重要趋势。上海麦迪睿医疗是一家专业化的服务平台企业,其主要产品有面向经销商的市场推广辅助平台、面向患者的术后康复平台。除这类平台服务外,董事长尹建刚说,物流配送、伴随服务、手术工具租赁等专业化的细分领域对于大型企业吸引力较小,是许多中小企业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